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全球金融体系正加速向链上迁移。传统金融机构不再将加密资产视为边缘事物,而是逐步将其纳入主流业务体系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摩根大通(J.P. Morgan)作为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正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过去几年,该行在区块链基础设施、资产代币化、链上结算和机构级加密支付等多个领域持续布局,力求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本月,摩根大通宣布在 Coinbase 旗下的 Base 公链上试点发行“JPMD”存款代币,标志其区块链战略进入新的阶段:从封闭、内部可控的系统,正式迈向开放、公链协作的金融未来。下文将从技术部署、监管对接、跨链协作与产品战略四个维度,系统解析摩根大通如何通过“JPMD”等核心动作,加速推动传统金融与链上金融的深度融合。
JPMorgan 宣布已在 Coinbase 旗下的 Base 公链试点内部部署“JPMD”(JPMorgan Deposit Token)——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存款凭证型代币。
JPMD 的推出意味着传统银行正在用自身合规体系为链上资金提供“正统性入口”,在技术与法律层面填补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的空白。
摩根大通高管已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下属加密货币工作组展开会谈,讨论传统资本市场如何安全、合规地迁移至链上。
摩根大通与 SEC 加密货币工作组举行的数字资产讨论议程。来源:SEC
这场高层对话不仅反映监管机构对链上资本市场的逐步接纳,也说明摩根大通正积极参与规则制定过程,谋求“可监管的链上市场”。
摩根大通旗下区块链平台 Kinexys(原 Onyx)与 Chainlink、Ondo Finance 合作,成功完成首笔跨链 DvP(交割对付款)结算试验。
此举标志着传统金融机构正逐步参与并主导“链间互操作性”标准的建设,摆脱原本链上金融割裂、孤岛化的问题。
数字资产支付服务
加密代币发行与结算
金融交易处理系统等场景
这表明 JPM 并非只将存款代币视作短期试验,而是计划围绕其构建完整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品牌注册动作通常预示着技术部署后,商业模式与市场策略的落地意图。
布局动作 | 战略目标 | 行业意义 |
JPMD 存款代币 | 链上化银行结算 | 弥合稳定币与银行货币之间的监管鸿沟 |
SEC 沟通机制 | 引导合规路径 | 争取传统金融向链上迁移的合法空间 |
跨链结算试验 | 提升多链协作效率 | |
商标注册 | 商业化产品体系成型 | 埋下加密金融服务平台化的伏笔 |
可以看出,摩根大通正以“底层试验—监管协调—技术拓展—品牌布局”四位一体的方式,加快加密战略推进。其路径从闭环系统(如 JPM Coin)逐步拓展到开放公链(如 Base),并借由跨链技术与监管机制协调,实现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深度融合。
摩根大通正在重塑“银行”的技术内核与服务边界,从封闭账户系统走向开放区块链,从集中式记账走向多链协同结算。JPMD 不仅是一个试验性项目,更是全球银行业拥抱 Web3 的开端信号。
随着技术成熟与监管标准逐步统一,类似 JPMD 的链上存款型资产有望成为金融市场中的“新基础货币”,构筑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去中心化时代的桥梁。而摩根大通的先发动作,可能决定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下一个十年地位。
免责声明:本资料不提供有关投资、税务、法律、财务、会计、咨询或任何其他相关服务的建议,也不是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资产的建议。MEXC 新手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