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宣布计划试行向主要交易商发行代币化的MAS票据,这些票据将通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进行结算。
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的一次演讲中,MAS董事谢德俊表示,三家新加坡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已成功使用首次实时试行发行的新加坡元批发CBDC进行银行间隔夜借贷交易结算。
"作为下一步,MAS将试行向主要交易商发行代币化MAS票据并通过CBDC结算,"他说,并补充说试行的详细信息将于明年公布。
MAS董事表示,他所称的"资产支持"代币的代币化资产"毫无疑问"已经走出了实验阶段。
"债券已经在链上原生发行和结算。货币市场基金已被代币化。主要银行已向企业财务部门提供代币化现金管理服务,"他说。
然而,MAS董事补充说,这些资产尚未达到"逃逸速度"。
他接着表示,分析师预测市场正朝着"大多数金融资产"将被代币化、交易和在链上结算的未来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一未来,MAS董事表示首先需要"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他认为市场参与者必须展示能够证明"为客户提供价值和稳定性"的用例。根据MAS董事的说法,这些公司还需要建立"参与度和流动性",使该行业达到其潜力。
他还提到需要发生的三项"关键发展"。
这些发展中的第一项是资产支持代币必须标准化,承载这些代币的网络需要具有互操作性。
接下来,他说,需要有"安全可靠的结算资产深池"。最后,他补充说,需要机构级网络来促进代币周围的活动。
他接着表示,行业需要避免市场出现碎片化或过度集中的情况。
为了实现这一点,MAS董事表示需要"合作竞争",即公司合作建立资产支持代币的市场,同时竞争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董事还表示MAS在提议的稳定币监管方面取得了进展。他说,MAS已经完成了对这些代币的监管制度,现在将着手准备法律草案。
"在我们的制度下,我们重视健全的储备支持和赎回可靠性,"他说。
MAS根据《支付服务法》将稳定币归类为"数字支付代币"。它在2023年8月引入了一个框架,适用于与新加坡元以及美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挂钩的单一货币稳定币。
在他的演讲中,董事警告说,未受监管的稳定币在维持与基础资产的挂钩方面有"不稳定的记录"。他还表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类似2008年货币市场基金失败的系统性挤兑。
新加坡监管稳定币的努力是在美国于7月建立代币监管框架之后进行的,当时特朗普总统将GENIUS法案签署成为法律。此举自此引发了全球稳定币竞赛,也使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公司开始探索稳定币。
目前,市场主要由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主导。这些代币中最大的是Tether的USDT,市值超过1840亿美元。第二是Circle的USDC,总市值超过760亿美元。
十大稳定币中的其余部分都是与美元挂钩的代币。
按市值计算的最大稳定币(来源:CoinMarketCap)
最大的非美元稳定币是Circle的EURC,与USDT相比,其市值要小得多,超过2.987亿美元。EURC之后,下一个最大的非美元稳定币是EURS,市值超过1.39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