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aotian
老實說,10月11日的黑天鵝事件讓我這個原本樂觀的行業觀察者感到一絲絕望。
我原本理解加密貨幣行業當前的「三國」局勢,認為這是神仙打架,散戶能分一杯羹。然而,經歷這場血洗並理清底層邏輯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直白地說,我們原本以為技術社群在創新,交易所在創造流量,華爾街在配置資金。三方各司其職。只要我們散戶抓住機會,跟隨技術創新浪潮,利用熱點,在資金入市時衝進去,總能分得一杯羹。
然而,經歷10月11日的血洗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可能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收割市場所有流動性?
老實說,我以前認為交易所只是想擴大平台,增加流量,擴展生態系統,賺大錢。然而,USDe的跨保證金清算事件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平台規則下的無力感。平台為改善產品和服務體驗而增加的槓桿水平以及不明確的風控能力實際上是散戶的陷阱。
各種返利計劃、Alpha和MEME發射台、各種循環貸款和高槓桿合約交易方式不斷湧現。這些表面上為散戶提供了眾多盈利機會,但如果交易所無法承受鏈上DeFi級聯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拖下水。人生就是如此。
特別可怕的是,前10大交易所在第二季度產生了21.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但整體市場流動性卻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交易費,還有各種清算。誰在消耗流動性?
我特別期待華爾街進入市場,認為機構資金能為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是長期玩家,能為市場帶來增量注入。我們將因此收穫Crypto和TradFi融合的行業紅利。
然而,在最近的暴跌前,有報導稱鯨魚通過精準做空獲利。幾個被懷疑是華爾街結構的錢包在崩盤前發起大量空投倉位,產生數億美元利潤。類似報導比比皆是,類似內幕消息。然而,在這些恐慌時刻,不禁讓人疑惑:機構如何在黑天鵝事件前始終獲得「搶先」優勢?
這些TradFi機構,以合規和資本為名,實際上正在進入市場。他們實際在做什麼?利用穩定幣公鏈綁架DeFi生態系統,利用ETF渠道控制資金流向,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逐漸侵蝕市場話語權?表面上,他們聲稱這是為了行業發展,但現實是什麼?關於Trump家族財富的陰謀論太多,不便詳述。
我認為這是市場上大多數散戶、開發者和所謂建設者真正絕望的地方。自去年以來,據說許多山寨幣已被打壓,但這次直接突破至零,迫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事實:許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耗盡。
問題是,基礎設施技術債務在堆積,應用推出未能達到預期,開發者辛苦建設,卻發現市場不買賬。
因此,我看不到山寨幣市場如何反彈。我不理解這些山寨幣項目如何從交易所奪取流動性,或如何在操縱價格的能力上與華爾街機構競爭。如果市場不買賬,如果市場只剩下所謂的迷因賭博,那麼山寨幣市場將是一場完全的清算和重組。開發者將逃離,市場參與者將進行結構性重組。市場會回歸虛無嗎?哦,太難了!
所以.....
如果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國」局勢持續,交易所壟斷市場,華爾街獲利,散戶和技術分析師盛氣凌人,這將是加密貨幣交易週期性的災難。
從長遠來看,市場只會留下少數短期贏家和所有長期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