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浩天 老實說,10月11日的黑天鵝事件讓我這個原本樂觀的行業觀察者感到一絲絕望。我原本理解加密貨幣行業當前的「三國」局勢,認為這是神仙打架,散戶能分一杯羹。然而,經歷這場血洗並理清底層邏輯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坦白說,我們原本以為技術社群在創新,交易所在創造流量,華爾街在配置資金。三方各司其職。只要我們散戶抓住機會,跟隨技術創新浪潮,利用熱點,在資金入市時衝進去,就能分得一杯羹。然而,經歷10月11日的血洗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可能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收割市場所有流動性? 第一股力量:交易所壟斷流量,是控制流量和流動性池的吸血鬼。老實說,我以前認為交易所只是想擴大平台,增加流量,擴展生態系統,賺大錢。然而,USDe的跨保證金清算事件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規則下的無力。平台為改善產品和服務體驗而提高的槓桿水平以及不明確的風控能力實際上是散戶的陷阱。各種返利計劃、Alpha和MEME發射台、各種循環貸款和高槓桿合約交易方式不斷湧現。雖然這些表面上為散戶提供了眾多盈利機會,但如果交易所無法承受鏈上DeFi級聯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拖下水。人生就是如此。特別可怕的是,前10大交易所在第二季度產生了21.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但整體市場流動性卻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交易費,還有各種清算。誰在耗盡流動性? 第二股力量:華爾街資本,以合規為名進入市場。我特別期待華爾街進入市場,認為機構資金能為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是長期參與者,能為市場帶來增量注入。我們將因此收穫Crypto和TradFi融合的行業紅利。然而,在最近的暴跌前,有報導稱鯨魚通過精準做空獲利。幾個被懷疑是華爾街結構的錢包在崩盤前發起了大量空投倉位,產生了數億美元的利潤。類似報導比比皆是,類似內幕消息。然而,在這些恐慌時刻,人們不禁要問:機構如何在黑天鵝事件前始終獲得「搶先」的優勢?這些TradFi機構,以合規和資本為名,實際上是在進入市場。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利用穩定幣公鏈綁架DeFi生態系統,利用ETF渠道控制資金流,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逐漸侵蝕市場的話語權?表面上,他們聲稱這是為了行業發展,但現實是什麼?關於川普家族財富的陰謀論太多,不便詳述。 第三股力量:技術原生者+散戶開發者,夾在中間的炮灰。我認為這是市場上大多數散戶、開發者和所謂建設者真正絕望的地方。自去年以來,據說許多山寨幣已經被打壓,但這次直接突破到零,迫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事實:許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耗盡。問題是,基礎設施技術債務在堆積,應用推出未能達到預期,開發者辛苦建設,卻發現市場不買賬。因此,我看不到山寨幣市場如何反彈。我不理解這些山寨幣項目如何從交易所奪取流動性,或者如何在操縱價格的能力上與華爾街機構競爭。如果市場不買賬,如果市場只剩下所謂的迷因賭博,那麼山寨幣市場將是一場徹底的清算和重組。開發者將逃離,市場參與者將進行結構性重組。市場會回歸虛無嗎?哦,太難了! 所以.....如果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國」局勢持續,交易所壟斷市場,華爾街獲利,散戶和技術分析師盛氣凌人,這將是加密貨幣交易週期性的災難。從長遠來看,市場只會留下少數短期贏家和所有長期輸家。撰文:浩天 老實說,10月11日的黑天鵝事件讓我這個原本樂觀的行業觀察者感到一絲絕望。我原本理解加密貨幣行業當前的「三國」局勢,認為這是神仙打架,散戶能分一杯羹。然而,經歷這場血洗並理清底層邏輯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坦白說,我們原本以為技術社群在創新,交易所在創造流量,華爾街在配置資金。三方各司其職。只要我們散戶抓住機會,跟隨技術創新浪潮,利用熱點,在資金入市時衝進去,就能分得一杯羹。然而,經歷10月11日的血洗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可能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收割市場所有流動性? 第一股力量:交易所壟斷流量,是控制流量和流動性池的吸血鬼。老實說,我以前認為交易所只是想擴大平台,增加流量,擴展生態系統,賺大錢。然而,USDe的跨保證金清算事件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規則下的無力。平台為改善產品和服務體驗而提高的槓桿水平以及不明確的風控能力實際上是散戶的陷阱。各種返利計劃、Alpha和MEME發射台、各種循環貸款和高槓桿合約交易方式不斷湧現。雖然這些表面上為散戶提供了眾多盈利機會,但如果交易所無法承受鏈上DeFi級聯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拖下水。人生就是如此。特別可怕的是,前10大交易所在第二季度產生了21.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但整體市場流動性卻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交易費,還有各種清算。誰在耗盡流動性? 第二股力量:華爾街資本,以合規為名進入市場。我特別期待華爾街進入市場,認為機構資金能為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是長期參與者,能為市場帶來增量注入。我們將因此收穫Crypto和TradFi融合的行業紅利。然而,在最近的暴跌前,有報導稱鯨魚通過精準做空獲利。幾個被懷疑是華爾街結構的錢包在崩盤前發起了大量空投倉位,產生了數億美元的利潤。類似報導比比皆是,類似內幕消息。然而,在這些恐慌時刻,人們不禁要問:機構如何在黑天鵝事件前始終獲得「搶先」的優勢?這些TradFi機構,以合規和資本為名,實際上是在進入市場。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利用穩定幣公鏈綁架DeFi生態系統,利用ETF渠道控制資金流,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逐漸侵蝕市場的話語權?表面上,他們聲稱這是為了行業發展,但現實是什麼?關於川普家族財富的陰謀論太多,不便詳述。 第三股力量:技術原生者+散戶開發者,夾在中間的炮灰。我認為這是市場上大多數散戶、開發者和所謂建設者真正絕望的地方。自去年以來,據說許多山寨幣已經被打壓,但這次直接突破到零,迫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事實:許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耗盡。問題是,基礎設施技術債務在堆積,應用推出未能達到預期,開發者辛苦建設,卻發現市場不買賬。因此,我看不到山寨幣市場如何反彈。我不理解這些山寨幣項目如何從交易所奪取流動性,或者如何在操縱價格的能力上與華爾街機構競爭。如果市場不買賬,如果市場只剩下所謂的迷因賭博,那麼山寨幣市場將是一場徹底的清算和重組。開發者將逃離,市場參與者將進行結構性重組。市場會回歸虛無嗎?哦,太難了! 所以.....如果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國」局勢持續,交易所壟斷市場,華爾街獲利,散戶和技術分析師盛氣凌人,這將是加密貨幣交易週期性的災難。從長遠來看,市場只會留下少數短期贏家和所有長期輸家。

交易所壟斷、華爾街收割,以及散戶投資者的絕望處境

2025/10/12 13:48

撰文:Haotian

老實說,10月11日的黑天鵝事件讓我這個原本樂觀的行業觀察者感到一絲絕望。

我原本理解加密貨幣行業當前的「三國」局勢,認為這是神仙打架,散戶能分一杯羹。然而,經歷這場血洗並理清底層邏輯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直白地說,我們原本以為技術社群在創新,交易所在創造流量,華爾街在配置資金。三方各司其職。只要我們散戶抓住機會,跟隨技術創新浪潮,利用熱點,在資金入市時衝進去,總能分得一杯羹。

然而,經歷10月11日的血洗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可能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收割市場所有流動性?

第一股力量:交易所壟斷流量,是控制流量和流動性池的吸血鬼。

老實說,我以前認為交易所只是想擴大平台,增加流量,擴展生態系統,賺大錢。然而,USDe的跨保證金清算事件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平台規則下的無力感。平台為改善產品和服務體驗而增加的槓桿水平以及不明確的風控能力實際上是散戶的陷阱。

各種返利計劃、Alpha和MEME發射台、各種循環貸款和高槓桿合約交易方式不斷湧現。這些表面上為散戶提供了眾多盈利機會,但如果交易所無法承受鏈上DeFi級聯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拖下水。人生就是如此。

特別可怕的是,前10大交易所在第二季度產生了21.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但整體市場流動性卻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交易費,還有各種清算。誰在消耗流動性?

第二股力量:華爾街資本,以合規為名進入市場

我特別期待華爾街進入市場,認為機構資金能為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是長期玩家,能為市場帶來增量注入。我們將因此收穫Crypto和TradFi融合的行業紅利。

然而,在最近的暴跌前,有報導稱鯨魚通過精準做空獲利。幾個被懷疑是華爾街結構的錢包在崩盤前發起大量空投倉位,產生數億美元利潤。類似報導比比皆是,類似內幕消息。然而,在這些恐慌時刻,不禁讓人疑惑:機構如何在黑天鵝事件前始終獲得「搶先」優勢?

這些TradFi機構,以合規和資本為名,實際上正在進入市場。他們實際在做什麼?利用穩定幣公鏈綁架DeFi生態系統,利用ETF渠道控制資金流向,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逐漸侵蝕市場話語權?表面上,他們聲稱這是為了行業發展,但現實是什麼?關於Trump家族財富的陰謀論太多,不便詳述。

第三股力量:技術原生者+散戶開發者,夾在中間的炮灰。

我認為這是市場上大多數散戶、開發者和所謂建設者真正絕望的地方。自去年以來,據說許多山寨幣已被打壓,但這次直接突破至零,迫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事實:許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耗盡。

問題是,基礎設施技術債務在堆積,應用推出未能達到預期,開發者辛苦建設,卻發現市場不買賬。

因此,我看不到山寨幣市場如何反彈。我不理解這些山寨幣項目如何從交易所奪取流動性,或如何在操縱價格的能力上與華爾街機構競爭。如果市場不買賬,如果市場只剩下所謂的迷因賭博,那麼山寨幣市場將是一場完全的清算和重組。開發者將逃離,市場參與者將進行結構性重組。市場會回歸虛無嗎?哦,太難了!

所以.....

如果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國」局勢持續,交易所壟斷市場,華爾街獲利,散戶和技術分析師盛氣凌人,這將是加密貨幣交易週期性的災難。

從長遠來看,市場只會留下少數短期贏家和所有長期輸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文章均來源於公開平台,僅供參考。這些文章不代表 MEXC 的觀點或意見。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任何轉載文章侵犯了第三方權利,請聯絡 service@support.mexc.com 以便將其刪除。MEXC 不對轉載文章的及時性、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並且不對基於此類內容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或決定承擔責任。轉載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商業、金融、法律和/或稅務決策的建議、認可或依據。
分享文章

您可能也會喜歡

XRP 新聞:價格下降了 20%,但 $500M 計劃中的企業購買可能推高價格

XRP 新聞:價格下降了 20%,但 $500M 計劃中的企業購買可能推高價格

XRP 新聞:價格下跌 20%,但 $500M 計劃中的企業購買可能推高價格 XRP 價格目前下跌,交易價格低於 $2.50。然而,XRP 面臨兩個主要因素可能在未來 12 個月內影響其價格:可能的 ETF 批准和企業對持有 XRP 的興趣增加。 ETF 批准可能帶來更多流動性 分析師 Crypto Sensei 表示,市場正在等待現貨 XRP ETF。批准可能增加購買活動。XRP 在交易所的流動性較低。小額資金流入或流出可能使市值變動 50 到 100 倍。散戶投資者擁有約 $20 億 XRP。Ripple 在託管中持有 $350 億,另外還有 $50 億到 $70 億用於按需流動性。大部分供應由機構持有。Sensei 表示大量資金流入可能減少價格波動。投資者不應期待極端價格跳漲。一旦流動性增加,市場可能穩定增長。 企業正在將 XRP 添加到財庫中 幾家公司正在為其資產負債表購買 XRP。Reliance Global 在九月購買了 $1700 萬。日本的 Gumi 增加了 $1350 萬。Vivo Power 通過 BitGo 購買了 $1 億。其他公司,包括 Trident Digital Tech 和 Webus,已進行大規模收購。較小的公司如 Nature's Miracle 和 Hyperscale Data 也增加了 XRP。Sensei 表示銀行和金融機構尚未加入。一旦監管明確,更多公司可能開始持有 XRP。有限的供應和不斷增長的需求可能影響價格。 "我們尚未看到主要銀行或金融機構採取這些行動,"他說。"一旦監管明確且公司感到有信心,這可能會造成真正的供應問題。那時情況可能會變得有趣。" 下一階段:從早期採用到全球整合 分析師還表示,這些公司中的許多並不是在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或...
分享
BitcoinEthereumNews2025/10/12 16:32
分享
Ripple 新聞:Ripple 會見盧森堡部長推進歐洲擴張

Ripple 新聞:Ripple 會見盧森堡部長推進歐洲擴張

這篇文章「Ripple 新聞:Ripple 會見盧森堡部長推進歐洲擴張計劃」發表於 BitcoinEthereumNews.com。Ripple 會見盧森堡財政部長討論歐盟擴張、MiCA 合規和數位金融領導地位,顯示出強有力的合作和監管進展。最近在盧森堡舉行了一場高層討論。該國財政部直接會見了 Ripple 團隊。因此,這些討論展示了盧森堡明確的意願。該國有興趣在數位金融領域推動其歐洲領導地位。這次會議證明了政府與區塊鏈公司之間的強大合作。 盧森堡在 MiCA 推出之際承諾數位創新 Ripple 的首席法務官 Stuart Alderoty 出席了會議。此外,歐洲董事總經理 Cassie Craddock 也出席了會議。他們接待了盧森堡財政部長 Gilles Roth。討論重點是 Ripple 獲取營運許可證的進展。這一許可證對於其在歐盟(EU)服務的增長是必要的。 相關閱讀:Ripple 新聞:Ripple 與巴林的 Fintech Bay 合作促進 RLUSD 使用 | Live Bitcoin News 這些關鍵討論是在加密資產市場(MiCA)框架仍然有效的情況下進行的。MiCA 目前正在努力澄清歐洲數位資產公司的監管明確性條件。因此,盧森堡的積極參與具有重大意義。該國表現出在新歐盟規則下成為領跑者的強烈意願。 Roth 部長確認了這次富有成效的會議。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Ripple 正在朝著獲取許可證的方向前進。此外,他們廣泛討論了 Ripple 的歐洲雄心。Roth 親自確認了盧森堡對數位創新的承諾。這一公開聲明為該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機構支持。 Alderoty 也強調了歐洲的監管發展。他指出,歐盟在全面數位資產規則的制定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他注意到,像盧森堡這樣的國家...
分享
BitcoinEthereumNews2025/10/12 15: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