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流動性上。隨著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創紀錄的142萬億美元,這股貨幣洪流讓宏觀投資者坐立不安。截至9月,年增率飆升至6.7%,中國、歐盟和美國正推動這前所未有的擴張,而Bitcoin和更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可能是下一個受益者。
紐約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週五表示,量化寬鬆(QE)時代可能比市場預期更早回歸。面對持續的流動性壓力和貨幣市場發出的警訊,Williams確認中央銀行準備結束量化緊縮(QT),並可能需要再次擴大資產負債表。
他在歐洲銀行會議上告訴與會者,一旦資產負債表達到充足的儲備水平,"那時就將開始逐步購買資產的過程",暗示可能恢復債券購買以支持市場穩定。
許多分析師現在預計,聯儲可能最早在2026年第一季度重啟資產收購,這將是全球流動性的分水嶺事件。正如宏觀投資者Raoul Pal敦促他的追隨者:
印鈔機的漣漪效應是全球性的。Kobeissi Letter分析了這些數據:自2000年以來,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加了446%,比千禧年初增加了116萬億美元。
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Kobeissi Letter在X上發布
中國現在以47萬億美元領先,其次是歐盟和美國,分別為22.3萬億美元和22.2萬億美元。換句話說?
這是7.0%的複合年增長率,以及大量尋求收益和避免貨幣貶值的潛在資本。
當流動性如此激增時,它不會均勻分布;風險資產、硬資產和新貨幣敘事成為全球資金流的磁石。Bitcoin,雖然以波動性著稱但日益機構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吸收下一波再分配浪潮,尤其是在債券收益率壓縮和傳統資產停滯的情況下。
加密Twitter,儘管喧囂不斷,本週因虧損數字和投資組合創傷而自我撕裂。10T Holdings創始人兼長期宏觀交易員Dan Tapiero提醒我們,牛市很少在恐慌無處不在時結束。
他並非唯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即使面對令人沮喪的行情和情緒化的退出,貨幣供應量激增和中央銀行暗示政策轉向的結構性故事,看起來是另一波投機浪潮的完美設置。
事實上,對於追求收益的新資本來說,最危險的時刻往往是當大眾確信行情已經結束的時候。
隨著紐約聯儲準備再次推出QE,全球流動性沒有放緩的跡象,條件正在成熟,Bitcoin和加密貨幣可能迎來另一波反彈。
弱勢持有者可能會動搖,但正如經驗豐富的宏觀聲音所指出的,真正的牛市階段結束於狂喜,而非絕望。湧入系統的資金必須找到去處,全球貨幣供應流動的序列可能很快點燃數字資產的下一個大幅上漲。
這篇文章《全球貨幣供應量"飆升",9月達到142萬億美元》首次發表於Crypto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