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Michael Saylor 的神秘貼文暗示 Strategy 可能很快會擴大其 Bitcoin 持有量。Goldman Sachs 預期 Fed 利率 […] 這篇文章「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可能正在準備另一次大規模 Bitcoin 購買」首次發表於 Coindoo。重點摘要:Michael Saylor 的神秘貼文暗示 Strategy 可能很快會擴大其 Bitcoin 持有量。Goldman Sachs 預期 Fed 利率 […] 這篇文章「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可能正在準備另一次大規模 Bitcoin 購買」首次發表於 Coindoo。

Michael Saylor 的策略可能正在準備另一次大規模 Bitcoin 購買

2025/11/10 02:01

重點摘要:

  • Michael Saylor 的神秘貼文暗示 Strategy 可能很快擴大其 Bitcoin 持有量。
  • 高盛預期美聯儲將從 12 月開始降息,可能提振加密貨幣市場。
  • Bitcoin 維持在 103,000 美元以上,交易者等待新一輪積累階段的確認。 

Strategy 創始人在週末發布的神秘貼文 — 一條簡短的訊息寫著「₿est Continue」— 在金融圈引發了關於公司可能很快擴大其已經龐大的持有量的討論。

這篇貼文恰逢高盛預測貨幣政策將發生重大轉變,可能有利於 Bitcoin。該投資銀行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在年底前開始降息,標誌著可能延續至 2026 年中期的長期寬鬆週期的第一階段。

來自 Bitcoin 最大企業持有者的信號

在企業界,很少有人像 Saylor 那樣將自己的聲譽與 Bitcoin 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他的領導下,Strategy 已從傳統軟體公司轉變為數字資產強者,積累的 Bitcoin 數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上市公司。

從公司文件中彙編的數據顯示,Strategy 現在持有約 641,000 BTC — 按當前市場水平計算價值超過 650 億美元。該公司的平均入場成本接近每枚 74,000 美元,使其擁有約 180 億美元的未實現利潤。

Saylor 的貼文附有一張熟悉的圖表,上面點綴著橙色標記 — 每個標記代表公司過去的一次購買。對於資深關注者來說,這不僅僅是象徵性的。以往使用相同格式的每一篇貼文後,幾天內都會跟隨一次確認的購買。這種模式,加上市場當前的定位,重新引發了另一次購買可能即將到來的猜測。

貨幣風向轉向有利於 Bitcoin

高盛的展望只是為這一理論增添了燃料。美國首席經濟學家 David Mericle 表示,該銀行預計美聯儲將在 2025 年 12 月至 2026 年中期之間三次降低借貸成本,最終將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 3% 左右。

閱讀更多:

根據 Coinbase Institutional 最新展望,Bitcoin 週期遠未結束

這樣的舉動將代表自 2022 年以來主導全球市場的緊縮週期的決定性轉變。寬鬆的貨幣政策通常會通過向系統注入流動性並降低更安全工具的收益率,激發對高風險資產 — 包括數字貨幣 — 的新一輪胃口。

雖然美聯儲主席 Jerome Powell 對宣布戰勝通脹保持謹慎,但最近關於價格增長放緩和就業數據疲軟的數據加強了更早而非更晚降息的理由。如果這種情況發生,Saylor 的信念驅動積累策略可能再次顯得有先見之明。

Bitcoin 站穩陣腳

Bitcoin 繼續穩定交易在六位數門檻之上,在modest 1% 的日漲幅後徘徊在 103,000 美元附近。市場焦點現在轉向 Strategy 是否會確認新的購買,可能進一步鞏固該資產當前的穩定性。

Saylor 的訊息可能很簡短,但其時機 — 設定在貨幣政策軟化和機構預期增長的背景下 — 意義重大。對於 Bitcoin 最堅定的企業倡導者來說,「₿est Continue」這句話可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他的購買狂潮尚未結束。


本文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目的,不構成財務、投資或交易建議。Coindoo.com 不認可或推薦任何特定的投資策略或加密貨幣。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請務必進行自己的研究並諮詢持牌財務顧問。

文章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可能正在準備另一次大規模 Bitcoin 購買 首次發表於 Coindoo。

免責聲明: 本網站轉載的文章均來源於公開平台,僅供參考。這些文章不代表 MEXC 的觀點或意見。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任何轉載文章侵犯了第三方權利,請聯絡 service@support.mexc.com 以便將其刪除。MEXC 不對轉載文章的及時性、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並且不對基於此類內容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或決定承擔責任。轉載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商業、金融、法律和/或稅務決策的建議、認可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