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微軟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但同時警告並非所有人都能參與這一快速發展的技術。
根據該科技公司的「人工智慧擴散報告」,全球數十億人將因語言障礙、電力可用性和燃料不平等等各種原因而被排除在外。該報告概述了人工智慧的使用、基礎設施和創新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雖然微軟承認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和傳播,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技術,但人們擔心這股人工智慧浪潮不會被世界上的每個人所體驗,因此「加深全球不平等」。
根據微軟報告,大多數人工智慧模型都是用英語訓練的,這意味著全球數十億人無法以其母語使用這項技術。根據微軟的說法,人工智慧說英語。
報告指出,雖然英語和其他高資源語言被用來訓練人工智慧,但世界上7,000種語言中的大多數實際上被排除在人工智慧系統之外,因此限制了數十億人的使用。
根據微軟的說法,像豪薩語、孟加拉語和奇切瓦語等低資源語言在主要人工智慧發展中代表性不足,因此限制了這些地區無法與不理解他們的工具互動的用戶的使用。
這家科技巨頭認為,除非數位基礎設施和教育趕上,否則「這種差距將決定未來幾十年誰能從人工智慧中受益」,並可能鞏固新的技術鴻溝。
在這份報告中,微軟指出現在有超過12億人使用人工智慧工具,該科技巨頭承認其採用率遠超過電力、電腦和互聯網。然而,儘管這項技術迅速採用和傳播,微軟堅持認為擴散並不均衡。
在報告中,微軟強調了「有」與「沒有」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引用了擁有電力、數據和使用人工智慧技能的國家,以及那些仍然缺乏基本條件的國家。
像阿聯酋(採用率為59.4%)、新加坡(58.6%)和挪威(51.9%)等國家在人工智慧使用方面領先全球。
根據微軟的說法,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電力、幾乎普及的互聯網接入,而且其人口具有數位流暢性。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地區,由於互聯網普及率低、電力不可靠以及設備和使用新技術所需的基本教育有限等因素,不到10%的人口使用人工智慧。
在非洲,微軟最近強調了人工智慧發展的巨大機會。然而,根據微軟的說法,這需要政府、教育系統、產業和公民社會參與的協調、包容性努力。
「挑戰不僅是規模,還有協調。分散的努力和缺乏統一戰略繼續減緩動力並稀釋影響,」微軟表示。
「為了充分實現人工智慧創造就業的潛力,非洲必須建立一個協調、包容的技能生態系統,政府、教育、產業和公民社會共同塑造人工智慧經濟,」微軟補充道。
報告還強調了國家之間存在的基礎設施差距,這對人工智慧採用產生影響。
在能源方面,美國以53.7吉瓦(GW)的數據中心容量領先,其次是中國的31.9吉瓦,然後是德國的8.5吉瓦和英國的7.4吉瓦。
根據報告,人工智慧的擴散與電力和計算能力同樣依賴於算法或數據,而且超過7億人仍然缺乏可靠的電力。
最聰明的加密貨幣專家已經閱讀我們的通訊。想加入嗎?加入他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