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再次推遲其原生代幣的發行計劃,這已是該公司第三次延期發幣承諾。此舉引發社群強烈不滿,部分早期用戶質疑平台誠信。
OpenSea早在2023年初就曾暗示將推出平台代幣,並為早期用戶和交易者提供空投獎勵。然而,該計劃多次因「監管環境不確定」、「技術準備不足」等理由延期。最近一次官方表態承諾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發行,但如今再次食言。
消息傳出後,OpenSea在社交媒體上遭遇大量批評。一位自稱在平台交易超過1000筆的用戶表示:「我們一直在等待承諾的空投,現在感覺被耍了。」
加密分析師指出,頻繁延期可能導致:
用戶流失:忠實用戶轉向Blur、Magic Eden等競爭對手
品牌受損:市場對OpenSea的信任度下降
估值影響:可能影響未來融資和IPO計劃
作為NFT領域的領導者,OpenSea的決策對整個行業具有指標意義。分析師認為,此次延期可能反映出美國監管機構對加密代幣發行的審查力度持續加強,其他計劃發幣的Web3項目也可能面臨類似壓力。
市場將繼續關注OpenSea下一步動向,以及這是否會成為NFT平台代幣化趨勢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