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透過推進 2026 年保障國家人工智能獲取與創新法案(GAIN 法案)邁出了重塑全球晶片市場的重要一步。這項立法是《國防授權法》的一部分,優先考慮國內 AI 和高性能計算(HPC)晶片訂單。此舉旨在強化美國科技產業,但可能使加密貨幣挖礦等嚴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產業難以獲取關鍵硬體。
週四,美國參議院通過了 GAIN 法案,這是《國防授權法》(NDAA)下的一項條款。該法案要求 AI 和 HPC 晶片製造商在滿足國際需求前優先處理美國訂單。這項立法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晶片短缺和積壓問題,特別是在需要先進處理器的產業中。
新規則可能影響美國本土公司和外國企業。它將賦予國會權力拒絕最先進 AI 處理器(如 Nvidia 和 Intel 製造的處理器)的出口許可。根據該法案,公司必須在尋求出口批准前滿足所有國內訂單。這一規定旨在確保美國在 AI 發展的前沿地位,並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
GAIN 法案對高端 AI 晶片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控制。公司需要獲得特殊出口許可才能將先進集成電路產品送往國外。該法案明確規定,在完全滿足美國需求前不會授予任何出口許可。這一規則為已經競爭激烈且波動的先進半導體產品市場增加了另一層審查。
隨著晶片製造商面臨優先處理美國訂單的壓力增大,這項立法可能改變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依賴美國製造晶片進行技術發展的國家。對國內供應的重點轉移可能會阻礙可用於外國市場的生產能力。
加密貨幣挖礦部門是可能在 GAIN 法案下面臨挑戰的產業之一。挖礦操作依賴高性能晶片處理區塊鏈網絡上的交易,可能會發現獲取必要硬體越來越困難。許多美國本土礦工已經在高成本和國際貿易壁壘中掙扎。GAIN 法案可能通過限制獲取關鍵組件而加劇這些問題。
美國挖礦公司已經在應對過去貿易關稅的後果,這增加了進口硬體的成本。CleanSpark,一家美國本土挖礦公司,因從中國進口硬體的海關問題而面臨重大負債。對晶片出口的限制增加可能進一步提高這些成本,並迫使礦工調整策略或將業務遷往國外以保持競爭力。
雖然 GAIN 法案已通過參議院,但仍需眾議院和總統的批准。隨著法案在國會推進,其語言或條款可能會有變化。
立法者可能會繼續辯論確保國內獲取尖端技術與維持全球市場競爭地位之間的平衡。
GAIN 法案對全球市場影響的全部範圍仍不確定。如果它以目前的形式成為法律,不僅可能改變 AI 和晶片發展的格局,還可能對嚴重依賴這些技術的產業產生連鎖反應。國際市場如何適應這一新格局將受到密切監視。
目前,很明顯 GAIN 法案代表了一個重大轉變,即在科技和半導體領域優先考慮國家利益而非全球貿易。
這篇文章《美國參議院推動 GAIN 法案優先處理國內 AI 和 HPC 晶片訂單》首次發表於 Coin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