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ki Wu 谈区块链
在2025年10月底,英伟达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将其市值推至5万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首家突破这一门槛的公司。自2022年底ChatGPT出现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增长了12倍以上。人工智能革命不仅推动标普500指数创下新高,还引发了关于科技估值泡沫的讨论。如今,英伟达的市值甚至超过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总规模,而在全球GDP排名中,英伟达的市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人工智能巨星在加密货币领域也曾有过"蜜月期"。本文将回顾英伟达与加密货币挖矿行业的动荡历史,以及它为何选择退出并将重心转向核心人工智能业务。
回顾英伟达的历史,就像阅读一部不断演变的科技传奇。成立于1993年,英伟达首先发明了GPU(图形处理单元),并在1990年代后期乘上PC游戏热潮的浪潮。英伟达的GeForce系列显卡取得了巨大成功,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显卡巨头。然而,当游戏市场逐渐饱和且增长放缓时,英伟达也面临着库存积压的困境。幸运的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加密货币的繁荣。
2017年,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价格飙升,引发了"挖矿"热潮。由于GPU非常适合挖矿中的并行计算,全球矿工争相抢购显卡,将它们变成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的印钞机。英伟达成为这场加密牛市背后最大的赢家之一,从显卡销售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加密货币市场在沉寂两年后反弹。比特币价格从年中不到15,000美元飙升至2021年初超过60,000美元的峰值,而以太坊则从几百美元上涨到超过2,000美元。这一新一轮价格上涨重新点燃了GPU挖矿热潮。矿工抢购新一代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导致原本面向游戏玩家的高端显卡短缺,市场陷入"供不应求"的狂热。虽然英伟达的RTX 30系列显卡最初以其高性能和高性价比让游戏玩家感到惊喜,但以太坊挖矿带来的暴利将它们的实际售价推至离谱的水平。建议零售价为2499人民币的RTX 3060被转售至5499人民币,而旗舰RTX 3090的价格甚至接近20,000人民币。
然而,持续的显卡短缺使游戏玩家和矿工之间的冲突浮出水面。英伟达选择了"双轨"策略,同时降低了面向游戏玩家的GeForce显卡(从RTX 3060开始)的以太坊哈希率。但这后来被发现只是一个烟幕。实际上,矿工发现通过插入"虚拟HDMI线缆",RTX 3060会将其他显卡也视为显示适配器,从而在多GPU场景中绕过哈希率限制,实现全速挖矿。
Andreas在他的Twitter账户上展示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专为矿工推出了一系列加密货币挖矿处理器(CMP),试图"划分市场"。官方博客当天明确表示:"GeForce为游戏玩家而生,CMP为专业矿工而生。"CMP将取消显示输出,使用开放式挡板改善密集挖矿架中的气流,并降低峰值电压/频率以获得稳定的能源效率。然而,正是因为CMP缺乏显示输出且保修期短,矿工退出市场变得更加困难。相比之下,GeForce既可用于挖矿,又可翻新并转售给挣扎中的矿工,提供更好的残值和流动性。因此,这个项目最终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从公众视野中淡出。
根据英伟达的财务报告,2021财年第一季度,用于挖矿的显卡占其出货量的四分之一,加密货币专用芯片(CMP系列)的销售额达到1.55亿美元。在加密热潮的推动下,英伟达2021年全年收入飙升至26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公司市值一度超过8000亿美元。
然而,这种有利局面并未持续太久。2021年5月21日,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严厉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随后,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矿场被关闭,挖矿业务迅速停滞。同月及次月,比特币算力和价格均承压,矿工被迫搬迁或清算设备。到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多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并提出全国"有序清理挖矿产业",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堵漏"。
对于华强北矿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繁荣与萧条的循环并不陌生。那些经历过2018年初矿机"崩盘"的人仍然记忆犹新;一些人绝望地退出市场,但少数人坚持下来,度过了风暴,将未售出的机器投入自己的矿场,等待下一次繁荣。事实证明,2020-2021年的牛市再次让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扭转了局面。
2022年9月,加密行业发生了一个里程碑事件:以太坊区块链完成了"合并"升级,从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过渡到权益证明(PoS)机制,消除了大量GPU参与挖矿的需求。这标志着GPU挖矿长期时代的结束。没有了加密矿工的特定需求,全球GPU市场迅速降温,直接影响了英伟达的业绩。2022年第三季度,英伟达收入同比下降17%至59.3亿美元,净利润仅为6.8亿美元,同比下降72%。英伟达的股价在2022年一度跌至165美元左右,较峰值几乎腰斩,昔日的加密热潮瞬间成为其业绩的负担。
面对挖矿行业的狂热、游戏玩家的抱怨以及周期性利润带来的问题,英伟达逐渐意识到需要在加密货币挖矿热潮中找到平衡,并在适当的时候与之"划清界限"。随着加密货币价格飙升引发泡沫担忧,公司还遭遇了财务合规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随后的调查发现,英伟达未能充分披露加密货币挖矿对其2018财年连续两个季度游戏显卡收入增长的贡献。这被视为不当披露。2022年5月,英伟达同意与SEC和解并支付550万美元罚款。这一事件迫使英伟达重新评估其与加密行业的微妙关系;虽然加密货币挖矿热潮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其波动性和监管风险也可能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业绩。
2022年以太坊转向PoS后,GPU挖矿需求骤降,英伟达的游戏显卡业务迅速恢复正常供需。黄仁勋也多次强调,公司未来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而非依赖加密货币等投机性业务。可以说,在经历了"挖矿卡热潮"的起起落落后,英伟达果断与这个高度波动的行业保持距离,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更广泛、更具社会价值的AI计算领域。此外,英伟达最新的面向AI初创公司的Inception计划网站明确列出了"不合格的组织类型",包括"与加密相关的公司",表明英伟达明确希望与其前加密伙伴保持距离。
那么,在全面拥抱AI行业后,英伟达的芯片业务是否仍会与加密行业交叉?表面上看,自从以太坊告别"挖矿时代"以来,GPU与传统加密挖矿的联系已显著减弱。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早已使用专用ASIC矿机,GPU不再像曾经那样成为加密矿工追捧的"金鹅"。然而,两个领域并非完全没有重叠,新的交汇点正以不同形式出现。
一些曾专注于加密货币挖矿的公司正在将业务重心转向AI算力服务,成为英伟达的新客户。此外,传统比特币挖矿公司也在探索利用剩余电力和空间资源承担AI计算任务。一些大型矿业公司最近用GPU硬件替换了部分设备,用于训练AI模型,认为与波动的加密货币挖矿行业相比,AI训练提供了更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2022年11月,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凭借其大规模AI模型在全球引起轰动。对英伟达而言,这无疑是又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世界突然意识到,要为这些计算密集型的AI怪兽提供动力,英伟达的GPU硬件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ChatGPT的爆炸性普及,各大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涌入"大模型"赛道,导致训练AI模型所需的计算能力爆炸性增长。英伟达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基本真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计算能力将始终是数字世界的基本货币。
目前,英伟达在大规模模型训练芯片市场占有超过90%的份额。其A100、H100和下一代Blackwell/H200 GPU已成为AI加速计算的行业标准。由于需求远超供应,英伟达在高端AI芯片领域拥有非凡的定价能力和利润率。高盛预测,从2025年到2027年,仅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和甲骨文五大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预计将接近1.4万亿美元,几乎是前三年的三倍。这些巨额投资为英伟达的天文市值奠定了基础。
然而,AI领域曾经历过一次"降本增效"的冲击波——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爆红。DeepSeek项目声称以极低的成本(仅约557.6万美元)训练了性能可与GPT-4媲美的DeepSeek V3模型,并随后发布了推理成本超低的R1模型。
当时业界一片哗然,许多人预测英伟达将走向衰落。他们认为,此类低成本AI模型的出现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用更少的GPU部署大模型,可能影响英伟达高端GPU的需求。"AI算力需求是否会被效率革命取代"成为热门话题。受此预期影响,英伟达股价暴跌,收盘下跌约17%,单日市值蒸发约5890亿美元(被认为是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单日市值损失之一)。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这些担忧被证明是短视的。DeepSeek并未减少对算力的需求;相反,它引发了新一轮需求激增。其技术路线本质上实现了"算力平权"——通过算法创新和模型蒸馏,显著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门槛,使AI应用对更多机构和企业变得更加负担得起。表面上看,由于模型效率提高,似乎"需要更少的算力";但实际上,DeepSeek现象极大地普及了AI应用,导致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大量企业争相采用Deep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