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曉宇 香港的區塊鏈產業曾經蓬勃發展,但最近似乎陷入停滯。香港加密貨幣市場的現狀如何?我最近一直住在香港,並經常與那裡的許多朋友和項目進行交流。我逐漸對香港 Web3 的監管環境和政策趨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可以總結為 10 點。 1. 總結一下:我對香港 Web3 產業的短期和中期發展持悲觀態度,但對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 2. 短期和中期的悲觀源於監管政策的反覆變化和不同觀點之間的內部衝突。不僅是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相互對抗;香港政府的行政和監管部門也在相互對抗。中央政府希望金融穩定,香港政府希望發展新產業,行政部門希望創新,而監管部門則希望保守。最根本的矛盾在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全球流動性本質上與政府強大的外匯管制和資本外流限制相互排斥。 3. 長期樂觀源於不可逆轉的趨勢和穩定幣的真正價值,這代表了重大轉變,特別是對跨境貿易和支付而言。同時,美國正在加速為加密貨幣產業立法,掌握立法權和主導權。遲早,其他國家和地區將被迫「開門」。只是現在還不是做決定的時候,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猶豫觀望。但拖得越久,我們就越被動。當然,不可否認香港至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打開了一扇門,然後可以逐步擴大。更重要的是,香港仍然是中國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或金融後門。它可能已經關閉了一點或加強了控制,但這個窗口必須保留。 4. 第一階段的港元穩定幣許可證將只授予本地聯盟,最多 5 個許可證。京東和螞蟻集團撤回穩定幣許可證申請的核心原因是中國政府擔心這些科技公司太大,風險難以管理。當然,對於像京東和螞蟻集團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如果香港不發放許可證,他們可以在其他地區申請。作為一個人口 700 萬的城市,香港的市場規模並不大,但科技巨頭仍然必須從事穩定幣業務。 5. 港元穩定幣不太可能推出,不僅因為許可證問題,還因為最大的障礙是嚴格風險管理下的業務範圍限制。例如,香港目前穩定幣政策的最大限制之一是終端用戶必須進行 KYC(了解你的客戶)程序。這意味著港元穩定幣沒有二級市場,只能在地址白名單內流通。這實際上是為了進一步限制風險範圍,但也犧牲了穩定幣的可用性,最終成為香港版的「數字人民幣」。 6. 雖然港元穩定幣不可行,但 RWA 有很大潛力!香港的監管邏輯是根據底層資產實施分層監管。穩定幣基於法定貨幣,因此受到最高監管要求。其次,具有底層金融資產的 RWA 可能被歸類為證券。最後,基於實物的 RWA 具有最低的監管要求。 7. 目前,有許多基於實物資產的 RWA 項目,但很少有基於金融資產的 RWA 項目。然而,基於金融資產的 RWA 遠優於基於實物資產的 RWA,因為實物資產需要先金融化才能代幣化,這是一個漫長、昂貴且回報低的過程。目前實物資產 RWA 的透明度不足太高。實物資產部分基本上是一個黑盒子,大多數項目要麼只是趕概念潮流,要麼被懷疑洗錢。 8. 我曾經認為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稀缺,會被搶購一空。然而,在與 RWA 創業團隊交談後,我意識到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仍然缺乏資金來源。可以說高質量資產超過了資本的數量。代幣化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降低獲取資金的門檻。 9. RWA 的演變仍然遵循這條路徑:法定貨幣上鏈 -> 債券上鏈 -> 股票上鏈 -> 金融衍生品上鏈 -> 實物資產上鏈。將法定貨幣放在區塊鏈上有太高的監管要求,不是小企業可以參與的;不是高質量資產的實物資產被放在區塊鏈上;一旦它們上鏈,它們就不再是高質量資產。中間部分的標準金融產品上鏈具有巨大潛力,真正解決了資產方資金不足和資金方資產不足的問題。 10. 不要試圖猜測監管者的態度;你只會輸得很慘。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缺乏明確有效的監管實際上是對現有加密貨幣從業者的保護和障礙。如果我們等到法規真正實施,大公司蜂擁而入,我們還有什麼機會?所以現在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窗口。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猶豫的人退縮,而堅定的人抓住時間建設。成功的道路從不擁擠。一旦技術和產品準備就緒,當監管機構發出起跑信號時,我們就可以全力以赴。前提是行業從業者必須相信這個行業,並且他們正在從事的項目真正解決了市場需求和問題。作者:岳曉宇 香港的區塊鏈產業曾經蓬勃發展,但最近似乎陷入停滯。香港加密貨幣市場的現狀如何?我最近一直住在香港,並經常與那裡的許多朋友和項目進行交流。我逐漸對香港 Web3 的監管環境和政策趨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可以總結為 10 點。 1. 總結一下:我對香港 Web3 產業的短期和中期發展持悲觀態度,但對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 2. 短期和中期的悲觀源於監管政策的反覆變化和不同觀點之間的內部衝突。不僅是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相互對抗;香港政府的行政和監管部門也在相互對抗。中央政府希望金融穩定,香港政府希望發展新產業,行政部門希望創新,而監管部門則希望保守。最根本的矛盾在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全球流動性本質上與政府強大的外匯管制和資本外流限制相互排斥。 3. 長期樂觀源於不可逆轉的趨勢和穩定幣的真正價值,這代表了重大轉變,特別是對跨境貿易和支付而言。同時,美國正在加速為加密貨幣產業立法,掌握立法權和主導權。遲早,其他國家和地區將被迫「開門」。只是現在還不是做決定的時候,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猶豫觀望。但拖得越久,我們就越被動。當然,不可否認香港至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打開了一扇門,然後可以逐步擴大。更重要的是,香港仍然是中國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或金融後門。它可能已經關閉了一點或加強了控制,但這個窗口必須保留。 4. 第一階段的港元穩定幣許可證將只授予本地聯盟,最多 5 個許可證。京東和螞蟻集團撤回穩定幣許可證申請的核心原因是中國政府擔心這些科技公司太大,風險難以管理。當然,對於像京東和螞蟻集團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如果香港不發放許可證,他們可以在其他地區申請。作為一個人口 700 萬的城市,香港的市場規模並不大,但科技巨頭仍然必須從事穩定幣業務。 5. 港元穩定幣不太可能推出,不僅因為許可證問題,還因為最大的障礙是嚴格風險管理下的業務範圍限制。例如,香港目前穩定幣政策的最大限制之一是終端用戶必須進行 KYC(了解你的客戶)程序。這意味著港元穩定幣沒有二級市場,只能在地址白名單內流通。這實際上是為了進一步限制風險範圍,但也犧牲了穩定幣的可用性,最終成為香港版的「數字人民幣」。 6. 雖然港元穩定幣不可行,但 RWA 有很大潛力!香港的監管邏輯是根據底層資產實施分層監管。穩定幣基於法定貨幣,因此受到最高監管要求。其次,具有底層金融資產的 RWA 可能被歸類為證券。最後,基於實物的 RWA 具有最低的監管要求。 7. 目前,有許多基於實物資產的 RWA 項目,但很少有基於金融資產的 RWA 項目。然而,基於金融資產的 RWA 遠優於基於實物資產的 RWA,因為實物資產需要先金融化才能代幣化,這是一個漫長、昂貴且回報低的過程。目前實物資產 RWA 的透明度不足太高。實物資產部分基本上是一個黑盒子,大多數項目要麼只是趕概念潮流,要麼被懷疑洗錢。 8. 我曾經認為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稀缺,會被搶購一空。然而,在與 RWA 創業團隊交談後,我意識到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仍然缺乏資金來源。可以說高質量資產超過了資本的數量。代幣化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降低獲取資金的門檻。 9. RWA 的演變仍然遵循這條路徑:法定貨幣上鏈 -> 債券上鏈 -> 股票上鏈 -> 金融衍生品上鏈 -> 實物資產上鏈。將法定貨幣放在區塊鏈上有太高的監管要求,不是小企業可以參與的;不是高質量資產的實物資產被放在區塊鏈上;一旦它們上鏈,它們就不再是高質量資產。中間部分的標準金融產品上鏈具有巨大潛力,真正解決了資產方資金不足和資金方資產不足的問題。 10. 不要試圖猜測監管者的態度;你只會輸得很慘。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缺乏明確有效的監管實際上是對現有加密貨幣從業者的保護和障礙。如果我們等到法規真正實施,大公司蜂擁而入,我們還有什麼機會?所以現在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窗口。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猶豫的人退縮,而堅定的人抓住時間建設。成功的道路從不擁擠。一旦技術和產品準備就緒,當監管機構發出起跑信號時,我們就可以全力以赴。前提是行業從業者必須相信這個行業,並且他們正在從事的項目真正解決了市場需求和問題。

10 個關於香港區塊鏈監管環境的觀察:短期至中期悲觀,長期樂觀

2025/11/18 08:00

作者:岳曉宇

香港的區塊鏈產業曾經蓬勃發展,但最近似乎陷入了停滯。

香港的加密貨幣市場目前處於什麼狀態?

我最近一直住在香港,並且經常與那裡的許多朋友和項目進行交流。我逐漸對香港的Web3監管環境和政策趨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這可以總結為10點。

1. 總結來說:我對香港Web3產業的短期和中期發展持悲觀態度,但對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

2. 短期和中期的悲觀源於監管政策的反覆變化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內部衝突。

這不僅是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之間的相互抗衡;香港政府的行政和監管部門也在相互抗衡。

中央政府希望金融穩定,香港政府希望發展新產業,行政部門希望創新,而監管部門則希望保守。

最根本的矛盾在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全球流動性本質上與政府強有力的外匯管制和資本外流限制相互排斥。

3. 長期樂觀源於不可逆轉的趨勢和穩定幣的真正價值,這代表了一個重大轉變,特別是對跨境貿易和支付而言。

同時,美國正在加速為加密貨幣產業立法,掌握立法權和主導權。遲早,其他國家和地區將被迫「開門」。

只是現在還不是做決定的時候,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猶豫不決,觀望。但我們拖延的時間越長,就會變得越被動。

當然,不可否認香港至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打開了一扇門,然後可以逐漸擴大。

更重要的是,香港仍然是中國通向外界的窗口,或者說金融後門。它可能已經關閉了一點或加強了控制,但這個窗口必須保留。

4. 第一階段的港幣穩定幣牌照將只授予本地聯盟,最多5個牌照。

京東和螞蟻集團撤回穩定幣牌照申請的核心原因是中國政府擔心這些科技公司太大,風險難以管理。

當然,對於像京東和螞蟻集團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如果香港不發放牌照,他們可以在其他地區申請。

作為一個人口700萬的城市,香港的市場規模並不是那麼大,但科技巨頭仍然必須從事穩定幣業務。

5. 港幣穩定幣不太可能推出,不僅因為牌照問題,而且最大的障礙是嚴格風險管理下對業務範圍的限制。

例如,香港目前穩定幣政策的最大限制之一是終端用戶必須進行KYC(了解你的客戶)程序。

這意味著港幣穩定幣沒有二級市場,只能在地址白名單內流通。

這實際上是為了進一步限制風險範圍,但也犧牲了穩定幣的可用性,最終成為香港版的「數字人民幣」。

6. 雖然港幣穩定幣不可行,但RWA具有巨大潛力!

香港的監管邏輯是根據底層資產實施分層監管。

穩定幣基於法定貨幣,因此受到最高的監管要求。

其次,具有底層金融資產的RWA可能被歸類為證券。

最後,基於實物的RWA具有最低的監管要求。

7. 目前,有許多基於實物資產的RWA項目,但很少有基於金融資產的RWA項目。

然而,基於金融資產的RWA遠優於基於實物資產的RWA,因為實物資產需要先金融化才能代幣化,這是一個漫長、昂貴且回報低的過程。

目前實物資產RWA的透明度不足太高。實物資產部分基本上是一個黑盒子,大多數項目要麼只是趕概念潮流,要麼被懷疑洗錢。

8. 我曾經認為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稀缺,會被搶購一空。

然而,在與RWA創業團隊交談後,我意識到傳統金融世界中的高質量資產仍然缺乏資金來源。可以說高質量資產超過了資本的數量。

代幣化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降低獲取資金的門檻。

9. RWA的演變仍然遵循這條路徑:法定貨幣上鏈 -> 債券上鏈 -> 股票上鏈 -> 金融衍生品上鏈 -> 實物資產上鏈。

將法定貨幣放在區塊鏈上有太高的監管要求,不是小企業可以參與的;

不是高質量資產的實物資產被放在區塊鏈上;一旦它們上鏈,就不再是高質量資產。

中間部分的標準金融產品上鏈具有巨大潛力,真正解決了資產端資金不足和資金端資產不足的問題。

10. 不要試圖猜測監管機構的態度;你只會輸得很慘。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缺乏明確有效的監管實際上是對現有加密貨幣從業者的保護和障礙。

如果我們等到法規真正實施,大公司蜂擁而入,我們還有什麼機會?

所以現在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窗口。

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猶豫不決的人退縮,而堅定的人抓住時間建設。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擁擠。

一旦技術和產品準備就緒,當監管機構發出起跑信號時,我們就可以全力以赴。

前提是行業從業者必須相信這個行業,並且他們正在從事的項目真正解決市場需求和問題。

免責聲明: 本網站轉載的文章均來源於公開平台,僅供參考。這些文章不代表 MEXC 的觀點或意見。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任何轉載文章侵犯了第三方權利,請聯絡 service@support.mexc.com 以便將其刪除。MEXC 不對轉載文章的及時性、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並且不對基於此類內容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或決定承擔責任。轉載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商業、金融、法律和/或稅務決策的建議、認可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