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訴說著成熟的故事。代幣化實體資產的價值已超過24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數萬億美元。比特幣主導地位達到58.6%,為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季度增加了25%。
從各項指標來看,加密貨幣正在實現主流採用。然而,我在建設金融基礎設施的多年經驗中,認識到一個令人不安的模式:我們並非見證去中心化的勝利,而是看著它被穿著區塊鏈外衣的中心化系統悄然取代。
如果說SWIFT是郵政信件——可靠但緩慢且昂貴——那麼代幣化本應成為金融的電子郵件時代:即時、易於使用、具有變革性。然而,我們正在建立一個提供速度但保留相同把關者的系統。
令人不安的事實:加密貨幣正面臨著成為它原本要顛覆的事物的風險。
這就是實際發生的情況。當Circle應監管命令凍結USDC地址時,當主要穩定幣發行商將審查能力構建到其智能合約架構中時,我們創建了看似去中心化但實際上在關鍵節點由中心化控制運作的基礎設施。
你的DEX交易在鏈上執行得很完美——直到它在USDC或另一個中心控制的穩定幣中結算。在那一刻,你正在一個他人有權凍結或阻止你交易的系統中運作。去中心化只是一場表演。控制點一直存在,只是移到了更深的一層。
我並不是說這本質上是錯誤的。服務數十億人的金融系統需要某些控制,其中包括:KYC驗證、制裁合規、在法律要求時凍結資產。問題不在於這些控制的存在,而在於將中心化基礎設施作為去中心化創新來營銷,創造系統無法滿足的期望。
三股匯聚的力量使這一軌跡幾乎不可避免。
監管合規有利於中心化運營商。每個主要司法管轄區都要求交易監控、KYC/AML控制和資產凍結能力。有效實施這些需要中心化合規系統和耗資數百萬的監管關係。去中心化協議無法滿足這些標準,除非引入它們本來設計要消除的精確控制點。
基礎設施依賴集中權力。即使是去中心化協議也依賴於中心化瓶頸:託管節點的雲服務提供商、提供價格數據的預言機、提供流動性的穩定幣發行商、管理法幣入口的支付處理商。每一種依賴都創造了一個審查點。當你將加密貨幣轉換為傳統貨幣時,你重新進入具有合規要求的系統,這些要求會覆蓋先前的自主權。
經濟障礙推動整合。運營合規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本用於許可、法律團隊、合規系統和監管關係。這些障礙有利於資本充足的機構而非分佈式網絡,推動圍繞控制關鍵基礎設施的機構參與者進行整合。
我們剩下的不是金融的重新校準,而是讓所有人都失望的新舊混合體。
傳統機構現在正在完成其區塊鏈整合,在熟悉的監管框架下建立高效的代幣化市場,並具有中心化控制。這提供了真正的實用性——結算時間從數天壓縮到數分鐘、非流動性資產的部分所有權、可編程合規性。華爾街正在吸收區塊鏈,同時保留其權力結構。
較小的一部分將在監管灰色地帶維持真正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接受規模和機構採用的嚴重限制。這些系統為願意接受複雜性和與傳統金融最小整合的用戶保留了抵抗審查的能力。
大多數用戶——可能95%——將選擇中心化界面,因為它們更快、更簡單且受到監管。這種混合提供了完美的掩護:我們談論去中心化基礎,同時在上面建立中心化系統,使用金融主權的語言來營銷既不提供去中心化也不提供主權的基礎設施。
存在的威脅不是監管打擊或市場崩潰,而是區塊鏈成為現有金融的適度效率升級,同時放棄其變革潛力。
政府債券在30秒而非三天內結算代表了真正的進步。但這一改進並不挑戰誰控制貨幣政策、資本市場准入或交易批准。當區塊鏈成為機構的基礎設施選擇而非機構控制的替代品時,我們實現了採用但失去了目的。
為政府和機構部署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讓我了解到整合實際需要什麼:授權層讓當局訪問交易數據、可編程政策執行自動合規、在法律要求時凍結資產的能力。在Venom Foundation,我們專門設計了架構來解決這種緊張關係,推出允許公共、私人和聯盟配置共存的任意工作鏈,並在需要時實現合規,同時盡可能保留去中心化基礎。
這些能力對於移動數萬億機構資產來說不是可選的。政府將要求它們。問題不在於這些控制是否應該存在,而在於即使上層不具備去中心化,底層架構是否保持有意義的去中心化,以及我們是否誠實地面對用戶實際與哪一層互動。
能夠生存的項目將提供真正的實用性——更快的結算、更低的成本、更廣泛的訪問——而不是承諾他們無法在規模上維持的意識形態純潔性。
但通過穿著去中心化外衣的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實用性,對於一個以重建金融系統為不同原則為目標的行業來說,這代表了一個空洞的勝利。240億美元的代幣化資產代表了真正的進步。如果這一進步重新創造了加密貨幣承諾消除的相同中心化控制結構,我們需要知識誠實,停止稱它為去中心化,而是稱它為實際的樣子:具有更好技術的傳統金融。
金融的未來正在代碼中書寫,區塊鏈提供了基礎。但誰的代碼,在誰的控制下,服務於誰的利益——這些問題將決定這一轉變是實現加密貨幣的原始承諾,還是僅僅現代化它本應取代的系統。
\n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