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婦是一種無人機載具,可運輸並發射六架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
俄羅斯國防部
被稱為無人地面載具(UGVs)的履帶式機器人在烏克蘭越來越常見;烏克蘭計劃今年製造數萬台。現在一種新型正在出現:FPV載具,正如我們所見到的名為Karakurt(「黑寡婦」)的新車輛發布。
以這種方式飛行無人機相當簡單,但影響深遠:這可能是從配備槍械的有人駕駛車輛向無人駕駛無人機載具轉變的開始。
從小野豬到黑寡婦
製造商IRV上週在利沃夫附近的Iron Demo活動中展示了黑寡婦。它基於現有的UGV,Vepryk(「小野豬」)。UGVs通常設計為模塊化,因此可以輕鬆適應不同的有效載荷和任務。這些通常包括貨物運輸、傷員疏散、佈雷、帶爆炸彈頭的單向攻擊,以及使用機槍炮塔進行直接戰鬥。將UGV改裝為無人機載具應該不會太具挑戰性。
黑寡婦車輛可以在4公里/2.5英里的距離內被控制 - 由於地形遮蔽,地面機器人的範圍通常較短。
黑寡婦在兩條發射軌道上攜帶六架FPV。操作員通過黑寡婦中的中繼器控制它們,或使用黑寡婦發射的中繼無人機來擴展範圍。製造商表示,他們可以通過空中中繼擊中30公里/18英里外的目標。
黑寡婦可以在特定位置等待,直到需要時被激活,並在檢測到目標時啟動。一個不尋常的特點是操作員可以同時發射和控制兩架無人機,這樣第二架可以觀察第一架的撞擊效果,並在需要時進行後續攻擊。
一個完整的黑寡婦系統包括一個地面控制單元、兩台Vepryk UGVs和十二架FPV無人機,成本低於5萬美元。這大約是一枚標槍導彈價格的四分之一:低成本的現成技術是建造這類消耗性系統的關鍵。
載具戰爭
有人駕駛的無人機載具車輛已有很多,從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彈幕無人機發射器釋放48架攻擊無人機,到美國陸軍GBAD車輛配備郊狼攔截無人機,以及他們更先進的蜂巢,用於發射和回收無人機群。但小型系統則是另一回事。
為美國陸軍開發的蜂巢拖車,可自動發射和回收80架無人機
Sentien Robotics
這場戰爭顯示了在發射前將攻擊無人機盡可能靠近目標的優勢。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意味著突擊部隊攜帶FPV向前推進,使後方的操作員可以在接近烏克蘭戰壕時啟動它們。烏克蘭人更可能使用伏擊戰術,將FPV降落在俄羅斯人使用的軌道附近,等待目標出現後從幾碼外發動攻擊。
俄羅斯人也看到了機器人作為FPV載具的優勢,類似的概念也出現在他們那邊。在本週的群島2025國防博覽會上,俄羅斯製造商赫爾墨斯展示了他們的阿爾戈斯FPV載具。這同樣是一種標準UGV,配備用於運輸、控制和發射多架無人機。
同樣,製造商指出,他們的系統可以提前「多天」預先部署進行伏擊。像黑寡婦一樣,阿爾戈斯可以發射偵察和通信中繼無人機以及FPVs。整個系統由一名操作員控制。
赫爾墨斯強調,他們的技術在於無人機的遠程發射和控制,平台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可以將其部署在UGV、空中無人機或無人船上。然而,這表明這是一個技術展示,他們尚未有可銷售的操作系統。
阿爾戈斯是俄羅斯的多架FPV無人機原型載具
通過Telegram的赫爾墨斯集體
另一項俄羅斯發展,於8月8日揭幕,使用光纖技術。由科學技術中心Kornei製造的Dronobus是一種通過光纖連接控制的UGV,作為單一FPV的載具,該FPV也通過光纖控制。UGV可以從10公里/6英里外控制,而無人機增加了另外15公里/9英里的範圍。
這看起來又像是一個早期原型或技術展示,但它確實展示了如何將光纖整合到載具中。這使UGV本身不可能通過其無線電發射被檢測到,而光纖無人機對干擾和電子戰免疫。
載具再次取代戰艦?
一段時間內,重型坦克統治著戰場,勝過所有其他戰鬥車輛。憑藉強大的高速炮和厚重裝甲的組合,唯一能挑戰坦克的就是另一輛坦克。雖然它們在聯合作戰中需要步兵和炮兵的支援才能有效,但即使是反坦克導彈也未能削弱坦克數十年的優勢地位。
FPV無人機可以從十英里或更遠的距離摧毀最重的坦克
烏克蘭國防部
然而,小型、數量眾多的無人機的出現,能夠遠超坦克炮射程進行打擊,似乎已經將坦克從其頂級地位上擊落。坦克現在被保持在後方,因為即使堆滿額外裝甲和干擾設備,它們也很容易被發現和摧毀。
戰艦曾經憑藉大炮和厚重裝甲統治海洋,後來被航空母艦取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被航空母艦取代,航母無法匹敵戰艦高速發射金屬彈幕的能力,但小型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的遠程打擊意味著即使是強大的大和號,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也註定在能夠接近美國艦隊之前被摧毀。
一對FPV從黑寡婦起飛
烏克蘭國防部
但早在1921年,空軍先驅比利·米切爾准將就主張飛機將改變海戰 - 並讓他的飛機在示範中擊沉一艘戰艦來證明這一點。海軍上將指出飛機航程短,只能覆蓋沿海地區,但航母改變了這一點。
無人機載具可能會迅速發展。可能會有更大或更小的版本,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輪式、履帶式甚至腿式,攜帶一兩架或數百架無人機,它們將與飛行FPV載具競爭。黑寡婦可能是這類載具長系列的第一個,進入一個只有博物館中才有坦克的未來。
來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davidhambling/2025/08/21/ukraines-new-robot-is-an-fpv-drone-car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