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Vitalik Buterin的Polygon評論引發以太坊重大治理爭議」首次發表於Coinpedia Fintech News
以太坊再次成為焦點,這次既有讚譽也有爭議。共同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讚揚了Polygon及其共同創始人Sandeep Nailwal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卓越貢獻,而以太坊核心開發者Péter Szilágyi則批評了網絡的內部治理,指責以太坊基金會過度中心化。
這些相反的觀點突顯了以太坊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的治理挑戰。
Vitalik Buterin強調了Polygon在以太坊可擴展性和創新方面的關鍵角色,讚揚其在零知識(ZK)證明技術方面的早期工作。他讚揚了由Jordi Baylina領導的ZK-EVM項目和Polygon的基礎設施進步,如AggLayer,這些都增強了以太坊的Layer 2生態系統。
除了技術之外,Buterin還讚揚了Sandeep Nailwal的人道主義倡議,強調在加密世界中很少有人能將創新與社會公益結合起來。Nailwal共同創立了CryptoRelief,支持印度的生物醫學研究,並自願歸還了1.9億美元的SHIB代幣以支持Balvi開源疫情項目。
Buterin還鼓勵Polygon將先進的ZK技術整合到其PoS鏈中,以實現以太坊Layer-1的安全保證,並指出現代ZK-EVM解決方案現在已經高效且可投入生產。
以太坊Geth客戶端的首席開發者Péter Szilágyi對以太坊的治理模式和Vitalik Buterin的主導影響力表達了深深的不滿。他警告說,以太坊基金會內部的中心化決策可能會破壞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原則。
Szilágyi補充說,長期貢獻者經常面臨角色縮減和認可不足的問題,迫使一些人尋求外部資金或替代收入。他表示擔憂核心開發者被低估,儘管他們是以太坊成功的骨幹。
加入治理爭論的還有DeFi先驅Andre Cronje,他也分享了對以太坊基金會資金和溝通實踐的不滿。儘管是最有影響力的DeFi建設者之一,Cronje聲稱他從未從EF獲得過實質性支持。
他將自己的經歷與其他項目如Sonic進行了比較,表示它們獲得了補助金、審計和營銷協助,而像他這樣的獨立開發者則沒有得到支持。
這些對比鮮明的觀點突顯了以太坊在創新和治理之間日益增長的張力。一方面,Vitalik Buterin的領導繼續推動技術突破、Layer 2擴展和社會倡議。
另一方面,像Szilágyi和Cronje這樣的開發者警告說,如果決策權仍然集中在少數個人手中,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將面臨風險。
以太坊的未來現在取決於它如何平衡有遠見的領導與透明和去中心化的治理。隨著以太坊通過Polygon的ZK-EVM、Layer 2解決方案和機構採用等倡議擴展,確保公平的開發者認可和社區驅動的決策將對維持其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通過突發新聞、專家分析和關於Bitcoin、山寨幣、DeFi、NFT等最新趨勢的實時更新,保持領先。
Polygon的ZK-EVM使用零知識證明來擴展以太坊,提高速度,降低費用,並增強用戶和開發者的Layer 2安全性。
Vitalik讚揚Nailwal將創新與社會影響結合起來,並讚揚Polygon推進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和Layer 2生態系統。